中小衛浴企業通往康莊大道的三大捷徑
一、建立高檔的終端形象
大家都知道,一個品牌要在區域市場上有自己的知名度,首先得要有與品牌形象相符合的高檔終端形象,但很多中小品牌的資金緊張,往往會忽視掉這一方面,或者是與區域經銷商在投入上沒有協調好,“舍不得孩子套不找狼”,看起來上檔次的終端門店盡管價格不菲,但卻能夠很好地在其小區域內輻射出更大的影響力,畢竟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外貌協會的,門店也要整得美觀才能吸引更多人買單。
如果中小衛浴品牌在當地有了自己的形象展示店,區域內的消費者就能夠上門體驗,親身感受品牌產品的質量、功能、成色、服務等等,久而久之提高品牌在當地的可信知名度,讓消費者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可信賴的品牌概念,只有新鮮和相信才能最終轉化為銷售行為。
二、打造熱鬧的市場氛圍
中小衛浴品牌要在區域市場站住腳跟,并形成品牌響力,就要打造熱鬧的市場氛圍。打造一個經典的品牌可能需要時間來傳承,可打造一個讓消費者愿意嘗試的品牌只需要大力的造勢就行。
如何造勢才好?沿著消費者的日常行為與購買心理展開動作就行,小品牌一般沒有太多的資源投入到大型的媒體上,沒關系,那就從小處著眼,從區域內大家日常居處小區門前的店面開始進行戶外廣告的鋪展,比如物業管理處、便利店等大家每天都會接觸的地方,讓消費者每天都能看到品牌的傳遞信息,并不斷強化到消費者腦海中。
很多衛浴品牌在造勢方面做得不錯,大手筆的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廣告,凸顯身價;資金略緊的舉辦個開業盛典或者招商會,足以吸引附近區域的目光,然而熱鬧的市場氛圍只停留在當時是沒有用的,應該要讓衛浴品牌繼續發光發熱,轉而變成消費者的消費欲望。
三、因地制宜占有市場
大品牌以大面積大跨度這樣平鋪式的傳播力度,讓消費者眾人皆知的同時,也暴露了大品牌自己的軟肋,那就是品牌大了之后產品就是供應所有的區域,而不會為了一小部分消費群體來設計產品,此時小品牌就可以借助優勢,來創造自己的優勢并發揮出來。
隨著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增高和消費理性的變化,消費者越來越有自己的個人追求,比如購買產品不喜歡隨大眾潮流、能夠彰顯自己獨特的品味等等,所以作為中小品牌在運作區域市場時,一定要緊緊抓住消費者的心理特性,可以根據當地的生活習慣、人文環境以及延伸的潛在需求設計出符合當地消費者需要的產品,讓消費者感到此產品就是為他量身打造,從而俘獲消費者的欲望。產品得到消消費者的認可,自然就能撬動、占有區域市場。
衛浴品牌成功的背后有其相同的因素,但再大的品牌都有自己水土不服的市場,常常聽到在國外所向披靡的品牌來到中國卻遭遇了“滑鐵盧”,就是這個道理。反之,中小品牌只要找對方向,也能擁有自己得以生存的土壤。
資訊整理:中國十大衛浴潔具品牌網
- END -
上一篇:帝王潔具 新材料新風潮
下一篇:擁有TOTO智能坐便器 就擁有健康舒適好心情
- 個性化還是標準化? 家居業誰主沉2017-05-11
- 衛浴行業應了解形勢 抓住機遇2017-05-11
- 衛浴行業‘三箭齊發’ 成功拿下主2017-05-10
- 衛浴潔具有哪些?你是否會知道?2017-05-10
- 衛浴企業堅守三“原則” 為前景發2017-05-09
- 如何選擇衛浴潔具 讓你擁有非一般2017-05-09
- 保養衛浴潔具產品 從衛浴掛件開始
- 衛浴潔具品牌加盟商做促銷 不是隨隨便便兩下子
- 價格優惠是幌子 衛浴潔具企業發展透明化!
- 衛浴潔具企業如何提升業績 壓貨還需適量!
- 衛浴產品同質化嚴重 市場秩序被破壞!
- 注重服務打造核心實力 衛浴企業樹立品牌優勢!
- 打開市場大門 衛浴企業加大推廣力度
- 衛浴潔具企業營銷缺乏手段 如何正確看待信息透明化
- 互聯網思維難度太高?衛浴企業如何解決傳統市場問題!
- 提升產品銷量 衛浴潔具企業需激發經銷商積極性!
- 節水龍頭的作用是什么?
- 堅持產品是核心 衛浴潔具企業需抓住消費者心理!
- 衛浴潔具企業如何注重趨于營銷 打造產品個性化特征
- 衛浴潔具企業細節上需灌入服務理念!
- 淋浴噴頭怎么拆_怎么打開?淋浴噴頭維修須知!
- 衛浴潔具企業發展偏向品牌化 獲取最高價值才是關鍵!
- 衛浴潔具企業創新營銷模式 品牌形象很重要!
- 鞏固發展基礎 衛浴企業需分析市場趨勢!
- 衛浴企業浪費資源才是真正的錯誤!
- 衛浴企業如何消費者締造健康時尚新生活?
- 衛浴企業目標要具體化 腳踏實地求發展!
- 衛浴潔具企業獲取信息來源有限 賣場影響經銷商發展!
- 衛浴潔具企業注重產品的差異化 創新實現品牌升級!
- 清潔馬桶時,這些細節你都注意到了沒?
- 進攻高端消費市場 衛浴潔具企業加入廣告宣傳!
- 衛浴企業:如何減少產品運輸風險 解決服務鏈問題?
- 衛浴潔具加盟店用什么留住消費者?整體質量很重要!
- 衛浴潔具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獲得消費者認可!
- 衛浴潔具企業品牌建設 文化內涵才有意思!
- 衛浴潔具企業建設品牌 品牌文化打造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