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浴企業移情別戀小城鎮市場 發現原來是個潛力股
一二線城市衛浴市場競爭太大,讓部分衛浴企業已經移情別戀于三四線的小城鎮市場,正所謂東家不行打西家,同樣的道理衛浴企業在一二線城市衛浴市場太難發展,轉移目標也是于情于理的。其實三四線小城鎮市場里面充滿商機的,只是因為近幾年被忽視了而已。
衛浴企業移情別戀小城鎮市場 發現原來是個潛力股(圖片來源網絡)
小城鎮是否巨大商機
想知道三四線市場是否內藏商機,從市場調研結果就可以知道,讓人認為不起眼的小城鎮里面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是不比一二線的差,他們是未來十年重要的發展機遇,但是跨國公司和大部分國內生產耐用消費品的企業同樣都忽略了這個市場。其實這些小城鎮的家庭收入總量已經比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總和高出約50%,而且在今后的家20年內,小城鎮中年收入超過3.5萬庭每年將增加760萬戶,比城市增長速度還快。
此外,衛浴企業還忽略了一個重大的機遇,即小城鎮中潛在的富裕家庭,所謂潛在意味著這個市場尚未被開發出來。衛浴企業往往不關注這些小城鎮,認為這些地方太窮,其實雖然這些地方有2000萬家庭收入比較低,但調查發現這些地方平均月收入為1400元的達4300萬個家庭,他們是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
另一個潛在富裕群體,平均月收入為3800元的家庭數量達3500萬個,在中國這種收入水平的家庭不僅有能力購買生活必需品,還有能力購買一些奢侈品,而且這個潛在富裕群體的收入已經接近中國一線城市的月收入4300元的水平,因此這個群體是企業首要的目標顧客,而中國小城鎮中的主流群體也構成了富有吸引力的市場。
那么中國小城鎮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和大城市又有什么區別呢?因為前者對企業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市場,了解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對制定企業品牌發展戰略和營銷方針至關重要。
小城鎮中潛在富裕群體的消費能力
在小城鎮的潛在富裕群體中,年輕人比例比大城市高,18~34歲的比例占55%,其中1/3至少受過大專教育,因此小城鎮的富裕群體具有獨特的消費需求和特征,他們消費比較理性,大部分小城鎮的富裕群體更注重生活的穩定性,有了錢首先想到建個安樂窩,而不是高消費,這就給衛浴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商機。
此外,中國小城鎮的潛在富裕群體的品牌意識比一線消費城市還要強,59%的受訪者非常關注追趕時尚潮流,而一線城市只有50%,這里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小城鎮居民的信息來源較少,他們不知道如何挑選產品,只有相信名牌才比較可靠;其次是小城鎮居民住宅周圍全是親戚朋友,怕被人小瞧了,因此更加看重面子。
這些消費心理恰好與傳統思維相佐,不少企業以為這些偏僻落后地區對品牌要求不高,甚至可以成為推銷積壓和處理產品的場所,如果這么想就大錯了,這恰恰是一些企業開拓這些市場效果不佳的原因。所以衛浴企業絕不可低估小城鎮中潛在富裕群體的消費能力。
- END -
- 個性化還是標準化? 家居業誰主沉2017-05-11
- 衛浴行業應了解形勢 抓住機遇2017-05-11
- 衛浴行業‘三箭齊發’ 成功拿下主2017-05-10
- 衛浴潔具有哪些?你是否會知道?2017-05-10
- 衛浴企業堅守三“原則” 為前景發2017-05-09
- 如何選擇衛浴潔具 讓你擁有非一般2017-05-09
- 保養衛浴潔具產品 從衛浴掛件開始
- 衛浴潔具品牌加盟商做促銷 不是隨隨便便兩下子
- 價格優惠是幌子 衛浴潔具企業發展透明化!
- 衛浴潔具企業如何提升業績 壓貨還需適量!
- 衛浴產品同質化嚴重 市場秩序被破壞!
- 注重服務打造核心實力 衛浴企業樹立品牌優勢!
- 打開市場大門 衛浴企業加大推廣力度
- 衛浴潔具企業營銷缺乏手段 如何正確看待信息透明化
- 互聯網思維難度太高?衛浴企業如何解決傳統市場問題!
- 提升產品銷量 衛浴潔具企業需激發經銷商積極性!
- 節水龍頭的作用是什么?
- 堅持產品是核心 衛浴潔具企業需抓住消費者心理!
- 衛浴潔具企業如何注重趨于營銷 打造產品個性化特征
- 衛浴潔具企業細節上需灌入服務理念!
- 淋浴噴頭怎么拆_怎么打開?淋浴噴頭維修須知!
- 衛浴潔具企業發展偏向品牌化 獲取最高價值才是關鍵!
- 衛浴潔具企業創新營銷模式 品牌形象很重要!
- 鞏固發展基礎 衛浴企業需分析市場趨勢!
- 衛浴企業浪費資源才是真正的錯誤!
- 衛浴企業如何消費者締造健康時尚新生活?
- 衛浴企業目標要具體化 腳踏實地求發展!
- 衛浴潔具企業獲取信息來源有限 賣場影響經銷商發展!
- 衛浴潔具企業注重產品的差異化 創新實現品牌升級!
- 清潔馬桶時,這些細節你都注意到了沒?
- 進攻高端消費市場 衛浴潔具企業加入廣告宣傳!
- 衛浴企業:如何減少產品運輸風險 解決服務鏈問題?
- 衛浴潔具加盟店用什么留住消費者?整體質量很重要!
- 衛浴潔具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獲得消費者認可!
- 衛浴潔具企業品牌建設 文化內涵才有意思!
- 衛浴潔具企業建設品牌 品牌文化打造競爭力